
杂交构树产业扶贫实践与成效
2024-04-09
构树扶贫工程主要推行杂交构树“以树代粮、种养结合”、“林-料-畜”一体化生态农牧业循环经济模式。战略思路:以高蛋白饲用“科构 101”杂交构树新品种,生产高品质饲料和畜产品,进而以此打造科技扶贫特色品牌,形成品种、品质、品牌的“三品”系列产品。技术路线:种源良种化、繁育工厂化、种植标准化、采加机械化、养殖科学化的“五化”技术路线。产业链:组培快速繁殖育苗,种植饲料林,采收后青贮加工作为蛋白原料,生产全价饲料;发展减抗或无抗养殖,生产优质安全健康肉蛋奶;将粪便加工为有机肥,或沼气化以及发电,沼液做有机肥,回到杂交构树园大田——形成“育—种—采—加—养—肥—电”的可持续、生态、健康、有机闭环产业链。构树扶贫工程既发展了农业生产,让农民脱贫增收,又保住了生态,美化了环境,实现了“生产、生活、生态”的有机融合。
2015 年以来,在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(简称“国务院扶贫办”)统一部署下,以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核心技术为支撑,经过我国扶贫、科技、农业、国土、林草等部门和试点地区的共同努力,构树扶贫工程试点取得阶段性成效。各地情况表明,杂交构树易种植、成本低、见效快、效益好。贫困农户种植杂交构树当年就可获得收益,平均每亩年收入 3 000 多元;若种养结合则每亩年收入可达上万元,比种植普通常见农作物的收入都高。据不**统计,截至 2019 年底,在** 28 个省份、200 多个县累计种植杂交构树 102 万亩,参与的企业或合作社达到 600 多家,带动脱贫 20 多万人,为打赢脱贫攻坚战贡献了力量。因此,推行构树扶贫工程是中国产业扶贫的新途径,是利在当下、功在千秋的新兴战略产业。
领导重视,政策支持
构树扶贫工程得到党和****关注和高度重视。2019 年 6 月 4 日,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、国务院副总理胡春华考察河南兰考杂交构树“林-料-畜”产业化基地,对构树扶贫工程予以高度评价,对在黄河滩区种植杂交构树发展生态农牧业予以充分肯定;陪同考察的农业农村部相关领导也认为,杂交构树是很好的蛋白质原料,是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“粮改饲”的好项目。2019 年 11 月 30 日,胡春华副总理在**畜牧业工作会议上强调,发展杂交构树是建立现代饲料供应体系的有益探索,要继续推动畜牧业在产业扶贫中发挥作用,为脱贫攻坚和保供应作出应有贡献。国务院扶贫办协调有关部委和单位,出台相关政策,构建杂交构树产业发展政策支持体系(表 1)。各级地方政府在推动构树扶贫工程的过程中,大部分下发了指导意见,并出台了一些落地的支持政策。
部分图文转载自网络,版权归原作者所有,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。如内容中如涉及加盟,投资请注意风险,并谨慎决策